所在位置: 首页> 技术文章> 其它>
文章详情

可燃性粉尘抑爆**规范解读

日期:2025-11-03 02:14
浏览次数:0
摘要:可燃性粉尘抑爆**规范解读 可燃性粉尘抑爆**规范解读,总体要求:企业应按照GB 15577-2018要求对**从业人员进行粉尘防爆与抑爆技术培训,包括操作前初次培训与每年一次复习培训。 抑爆装置的安装、使用、维护、保养等应由专人负责。 企业应建立抑爆装置安装使用、维护保养制度及操作规程。 已安装抑爆装置的工艺设备单元,企业在设计安装其他爆炸保护措施时,按本文件进行设计规划与管理。
可燃性粉尘抑爆**规范解读

可燃性粉尘抑爆**规范解读,总体要求:企业应按照GB 15577-2018要求对**从业人员进行粉尘防爆与抑爆技术培训,包括操作前初次培训与每年一次复习培训。 抑爆装置的安装、使用、维护、保养等应由专人负责。 企业应建立抑爆装置安装使用、维护保养制度及操作规程。 已安装抑爆装置的工艺设备单元,企业在设计安装其他爆炸保护措施时,按本文件进行设计规划与管理。


5 抑爆技术要求 通用要求

5.1.1 抑爆装置应能探测到爆炸信号后及时扩散足量抑爆剂,在爆炸初期阻止抑爆区域内的火焰传播 并降低爆炸压力。 

5.1.2 抑爆装置触发后,系统内的*大压力应被降低到小于管道、容器、设备等的设计压力。 

5.1.3 探测器与抑爆器的安装位置与间距应满足抑爆装置响应时间与现场工艺需求。 抑爆装置选型与设计 

5.2.1 抑爆装置选型与设计时,应获取被保护工艺的特性资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 a) 已采用的爆炸保护方式; b) 潜在点火源及可能出现的位置; c) 被保护目标的设计压力; d) 抑爆区域内的可燃性粉尘浓度、气体流向、风速和温度等。 

 5.2.2 选型与设计时,应了解被保护工艺发生爆炸时的特性参数,包括但不限于: a) 可燃粉尘的种类和基本特性,如粉尘云*小着火能量、粉尘云*低着火温度、粉尘云*大爆炸 压力、爆炸指数、火焰传播速度等 b) 可燃性粉尘爆炸火焰从探测器传播至抑爆器所需的时间; c) 抑爆区域内火焰传播速度、*大爆炸压力、*高火焰温度; d) 抑制爆炸所需的*低抑爆剂浓度等。 

 5.2.3 抑爆装置选型与设计时,应明确抑爆装置安装位置信息,包括但不限于: a) 探测器的型号; b) 探测器的安装位置; c) 抑爆器的规格型号、数量; d) 抑爆器的安装位置。 

 5.2.4 抑爆装置选型时,应确认可燃性粉尘适用的抑爆剂种类、探测器类型与抑爆器类型,探测器和 抑爆器的技术指标应满足附录A。 

 5.2.5 抑爆装置的设计应考虑到与其他工业**系统的兼容性,如火灾报警系统、紧急停车系统等。 

 5.2.6 抑爆装置应配备应急电源,确保主电源断电后装置能够正常运行。 

 5.2.7 抑爆装置的设计和安装应便于日常维护和保养。 抑爆装置要求 

 5.3.1 抑爆装置产生的抑爆剂雾面应能覆盖潜在危险源。 

 5.3.2 抑爆装置选用的抑爆剂应符合下列要求: 4 a) 不污染物料、产品等; b) 具有良好的分散性; c) 在抑爆装置内保持形态和化学性质稳定。 

 5.3.3 抑爆装置应具有保险装置。

 5.3.4 抑爆装置或其部件不得产生点火源,如静电放电、机械摩擦、电火花、热表面等。 

 5.3.5 抑爆装置启动后不应弹出或飞溅存在危险的部件。 

 5.3.6 直接暴露于爆炸性环境中的抑爆装置部件应能承受预期的*大爆炸压力。 

 5.3.7 通过压力传感器监测爆炸压力时,应设置能够触发抑爆装置响应的阈值压力。压力传感器触发 条件应满足附录B。 

 5.3.8 抑爆装置应能独立成网或与监控系统联网,监控软件应能准确监测到抑爆装置的使用型号、安 装位置、安装数量、运行状态等。 

 5.3.9 抑爆装置与主动式隔爆系统联用时,两者的监控设备应可同时触发,或采取其他经论证的预防 措施。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5.4.1 装置的铭牌和标志应分别固定在对应的部件上,应清晰可见,至少包含以下信息: a) 装置和主要部件的名称和型号; b) 产品标准代号; c) 主要技术指标; d) 制造厂名; e) 出厂日期及产品编号。 5.4.2 装置各部件的包装应具有防撞击、跌落功能,避免抑爆器受损产生危险。 5.4.3 随同装置应提供下列文件: a) 产品合格证; b) 产品说明书。

 5.4.4 装置贮存的库房应保持通风良好,并防止产品与腐蚀性物质接触。